阻塞性肺气肿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细支气管因炎性变化所引来的通气阻塞,简称“肺气肿”。本病发病缓慢,病情轻重不同,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气急或胸闷。有部分病人在慢性病程中,表现乏力,体重减轻,上腹部疼痛和胀满。如病情严重则有紫绀,头痛,心动过速,嗜睡,精神恍惚,最后可导致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肺原性心脏病等严重病变。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尘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纤维化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吸烟以及各种有害化学气体等有关。此外,近年亦有研究表明和遗传因素有关。
肺气肿的诊断主要依据是慢性咳嗽,咳痰和肺功能测定。体检早期仅有呼吸延长,病程发展则胸廓前后径增宽,呈桶状胸,语颤音减弱,听诊呼吸音降低或两肺底哮鸣音及干湿罗音。X线检查,早期肺气肿不明显,或肋间隙增宽,中重度时两肺透亮度增加,膈下降,严重时心影前沿离开胸骨。呼吸功能测定肺容量、肺内气体分布、通气功能均有一定的变化。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解痉药物和康复治疗。并发呼吸衰竭者,应予积极抢救。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咳嗽”、“痰饮”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邪容于肺,肺气壅塞不得宣畅而上逆,故咳嗽;痰湿为有形之阴邪,脾虚生痰,痰阻肺络,气道不利,故平素咳痰较多;人体气机升降,全赖脾之中焦斡旋转运,今脾不输精,水谷精气凝聚为痰,升清降浊失常,则消瘦,乏力,体重减轻,上腹部胀痛;病程日久,元气不足,心脉阻滞,或真阳欲脱,真元外散,而致肺心衰竭,故见紫绀,心动过速,嗜睡,精神恍惚,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姜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