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下端骨折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运侧端3厘米范围内的骨折。明代《普济方·折伤门》记载了桡骨下端骨折的移位特点;清代胡廷光《伤科汇纂》则将骨折分为背侧移位和掌侧移位两种类型,并采用合理的整复和固定。桡骨下端由松质骨组成,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为应力上的弱点,故人体跌扑,手掌着地,向上传导的间接暴力极易使桡骨下端发生骨折,根据受伤的姿势和骨折移位的不同,常将桡骨下端骨折分为:(1)伸直型骨折;(2)屈曲型骨折;(3)粉碎型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后,腕关节有明显肿胀、疼痛,桡骨下端压痛明显,腕关节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伴腕部畸形;如是伸直型骨折,即桡骨下端远侧向背侧明显隆起,从侧面可见典型的“银叉样”畸形;如是屈曲型骨折,则方向相反,呈“锅铲样”畸形。无论临床表现如何,根据体征、X线检查,均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无移位或不完全性的桡骨下端骨折不需要进行手法整复,仅用夹板固定即可,倘若有移位的骨折,则必须根据骨折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法整复方法,然后再行夹板固定。骨折复位固定后,应及时鼓励患者作手指间的关节功能锻炼,并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以免影响治疗的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由于该骨折关节面遭受破坏,愈合后常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故应有良好的整复和早期的功能锻炼,使关节面得以模造,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陈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