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秘方 >> 正文
子宫脱垂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并常伴发阴道前、后壁膨出。本病多见子经产妇,与生育多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根据其脱垂的程度分为三度。Ⅰ度为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不超越阴道口,距处女膜缘少于4厘米。Ⅱ度为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Ⅲ度为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临床表现为站立或劳动时会阴部下坠感,走路与劳累时腰酸加重。症状越明显,脱垂程度越重,尤其在经期盆腔瘀血,症状更加严重,还常伴月经过多;肿物自阴道脱出,初起当腹压增加时脱出,经休息或卧床后能自动回缩。病情发展则脱出的肿物越来越大,甚则终日脱子阴道外,非经手术回纳不能自行复位。严重耐脱出的肿物充血、水肿、肥大,甚至无法回纳,长期暴露在阴道口外,局部上皮增厚,粘膜角化,又因长期与内裤摩擦而发生糜烂,溃疡感染,渗出脓性分泌物,步履行动不便,非常痛苦;且还伴有阴道前壁膨出(膀肤膨出)及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引起尿潴留,排尿困难,尿路感染,甚至导致张力在尿失禁。子宫脱垂严重时输尿管常发生移位、弯曲,易引起输尿管积水、肾盂积水。直肠膨出时,有排便团难。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固是由于支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及盆底组织受到损伤,或过度松驰,尤其后位子宫、子宫轴与阴道轴相一致,如在腹压增加的影响下,子宫即沿阴道方向向下脱出,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对本病可采用非手术方法与手术疗法两种。前者采用子宫托并配合一般支持方法,加强营养,增进体质,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和重体力劳动。如经过保守治疗无效者,或Ⅰ度、Ⅲ度子宫脱垂,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缩短主韧带及子宫颈部分切除术,或阴道子宫全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或阴道纵隔形成术。
本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统称为“阴挺”,叉称“阴菌”、“阴脱”或“产肠不收”,主要病机多固身体素虚,分娩时难产、产程过长、用力太过,或产后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以致脾虚、气弱,中气下陷,维系子宫的胞络松驰,不能固摄宫体,移位下坠;或产育过多,肾气耗损,不能维系子宫,因而下坠。《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曰:“妇人阴挺,或因胞络损,或因分娩用力太过,或因气虚下陷,湿热下注。阴中突出一物如蛇,或如菌,如鸡冠者,即古之癞疝类也。属热者,必肿痛,小便赤数,……属虚者,必重坠,小便清长……。”因此表现腰酸腿软,小腹下坠,肾虚则冲任不固,带脉失约,子宫脱出;肾虚膀胱气化失司,小便频数,以夜间尤甚。妇女的盆底肌肉,是比较软弱的,再加上劳动时腹压增加,其盆底肌肉对压力失去了正常抗力,自易形成子宫脱垂。韧带及其肌肉松驰是子宫下垂的原因,而脾气虚弱,运化失职,使血行不畅,又是造成肌肉松驰的根源。脾虚中气不足,中阳不振,见面色少华,四肢无力,少气懒言;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清稀;脾虚生湿、郁久化热,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粘腻有臭气。(沈丽君)
  • 转载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th55.cn
热点信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