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性胃肠炎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本病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胃肠道急性炎症。多见于夏秋两季。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起病较急,发病前先感觉腹部不适,继则发热、恶心、呕吐,腹部阵发性疼痛或绞痛,腹泻每日数次或十余次,大便呈水样、色黄,可含未消化食物及少量粘液,偶呈脓血便或血便,上腹或中腹部有压痛,剧烈呕吐.腹泻可发生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甚则休克。一般患者经治疗后在数日内即可痊愈。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嗜盐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侵入。
本病的诊断,依据发病前多有不洁食物饮食史,数人或集体同膳而同时发病,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大便显微镜检查可见少数红细胞、白细胞;呕吐物及粪便、可疑食物可分离出致病菌。如为肠炎沙门氏菌,呈一般急性肠胃炎症状;如为嗜盐杆菌者,初起即有寒战,腹部绞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呕吐腹泻,大便水样带血,常伴血压偏低脱水;葡萄球菌感染者,呕吐特别严重,呕吐物可含胆汁、血液及粘液;肉毒杆菌感染者,胃肠炎症状较轻,而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肌肉松弛为主,如复视、上睑皮下垂,甚至瞳孔较大,两侧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声哑,吞咽和呼吸困难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素药物以控制感染。有明显脱水时,应及时给予补液。肉毒杆菌性的早期病例,应即用清水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尽早给用多价抗毒血清。
中医认为本病属“呕吐”、“泄泻”、“霍乱”等范畴。主要由于风寒暑湿时邪以及秽浊之气侵犯脾胃;或饮食不洁,脾胃功能失调;或过食生冷,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则呕吐,脾不升清则腹泻,反复呕吐腹泻,可以伤阴,阴伤至竭,可由阴损及阳。(王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