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因素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重症患儿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临终时常发生肺出血。此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但由于早产、感染所致者亦可见于夏季,大多数在出生后一周内发病;并于早产儿多见,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或哭声甚微;不吃,呼吸微弱;硬肿先出现于小腿、大腿外侧,以后波及整个下肢,并向上延及臀部、面部及上肢,甚至全身;心率常由快变慢;尿少甚至尿闭。终末时肺部出现细湿罗音,以后口鼻流血发生呼吸衰竭。
新生地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表面积相对大,易于散热,同时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成人多,其熔点高,受冷后易凝固,在感染、窒息、受寒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硬肿症。
本病根据在寒冷季节,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皮肤发生硬肿且冷,伴不吃,不哭、体温不升等即可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采取综合治疗,首先予以复温,原则上采取逐渐复温,禁忌加温过速。同时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用抗菌素防治感染。适当应用小剂量皮质激素可促进机体代谢,以增强耐寒力。予以维生素E可维持酶活化,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有出血倾向者用维生素K和止血敏。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用肝素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属中医“胎寒”、“五硬”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肾阳虚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室温较低或保温不周是其外因。外因可促使婴儿元阳耗损,出现阳气不布,使其肌肤不得温煦,以致影响小儿营卫气血运行。脾阳不足,则水无制约而发为水肿;肾阳虚弱,则身冷肢厥,寒凝气滞,肌肤僵硬,哭声低微。(时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