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疾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本病是EB病毒所致之急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热、咽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周围血液中林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抗体与EBV抗体效价增高等。本病一般为良性、自限性,除对EB病毒防御缺陷或有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外,大多能完全恢复。潜伏期在小儿为4一14天,在青少年为30一50天。大多数患者均有发热、咽痛、颈淋巴结肿大三种主要表现。可突然起病,也可先有数日不适,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腹部不适等。发热几乎每例都有,体温大多在38一39℃,也有这4o℃以上者。热型不一,一般持续1一3周,然后逐渐下降。患者虽高热,但中毒征象常不显著。90%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最多见于颈淋巴结;颌下、腋、滑车上、腹股沟淋巴结次之;大小不等,硬度中等,分散而不粘连,亦不化脓。淋巴结的消退较慢,常需时数周至数月。80%病例有咽痛,半数患者有脾肿大,约1/3病倒有肝大,仅5%可见黄疸,极个别患者可出现肝功能衰竭。约10一15%病例于病程1一2周出现皮疹,多数为斑丘疹,亦可至猩红热样皮疹,草麻疹、多形红斑或瘀点等,以躯干和前臂伸侧为主,约1周隐退。约1%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EB病毒感染所致,无明显季节性及性别差异。带病毒的健康人,隐性感染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接触含有EB病毒的唾液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仍可因输血而受感染。易在小儿中传播。6岁以下者大多是隐性或轻型感染,年长儿患者常呈典型表现。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临床上遇有原因不明的发热、咽炎、颈淋巴结及脾、肝肿大患者,应考虑本病。血象示白细胞总数常在1-2万/立方米;偶有超过5万/立方米者,但亦可正常或降低,最重要的是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增多可达总数的60%,婴幼儿甚至可达90%,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多超过10一30%,对诊断本病甚有价值。
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特异性疗法。以护理、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某些病例可以痊愈。通脾破裂与严重气道阻塞者则应及时手术治疗。
本病在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和论述,但根据其发热、咽喉红肿、舌红、脉数等主症,应属祖国医学“温病”范畴。本病病因多为外比风邪。热毒内生,或外感邪,化热入里。主要病机为正邪相争,邪热内蕴,血热互结,气滞血瘀,从而导致以上所述主症,并出现瘰疠等气滞血瘀之象。本病临床所见以实证、热证为主。(杨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