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与疖病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疖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的炎症,局部形成炎性浸润结节。单个者称为疖,反复多发者称做疖病。本病多见于炎热季节。最初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丘疹,渐渐增大成为粉红或暗红色浸润结节,具疼痛和触痛。经2一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变软,形成脓疡,中央有波动,并有脓栓,破溃后形成一个火山口状孔洞,不时有胜波溢出.当脓栓和坏死组织排出后,疼痛顿减,炎症红肿逐渐消退,约1一2用愈合,局部残留疤痕。患者可伴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体质弱者甚至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轻者可不破溃,炎症硬结逐渐吸收消退。本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易发生于预、面、头皮、腋窝及臀部等处。发生于面部者,尤其在鼻附近的疖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或败血症。
本病的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时表皮葡萄球菌也可致病。皮肤不洁、擦伤,高温潮湿多汗,皮脂分泌过多,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及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毛囊性丘疹脓疱,局部浸润性硬结,疼痛和压痛,坏死破溃及脓栓的存在。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局部于未成熟破溃时外敷鱼石脂软膏,已化脓尤其波动明显者可切开排脓,对溃破创口或切开切口则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局部还可施行物理疗法。面部疖肿切忌挤压,应早期应用大量抗菌素。对反复多发长期不愈的疖病可应用自血疗法或注射自家菌苗、多价葡萄球菌苗。
祖国医学认为疖多因夏秋季气候酷热干燥,感受暑毒而成,或因天热时汗泄不畅,暑湿阻于皮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生。疖病则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蕴阻于皮肤所致;亦有因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等慢性病,阴虚内热,易于染毒所致。(蔡德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