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秘方 >> 正文
丹毒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淋巴管所引起的淋巴管和淋巴管周围急性炎症,亦可由血行感染所致。本病好发于小腿及面部,足癣和鼻炎常是主要诱因。临床特征为发病急剧,常先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继而患部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楚,表面灼热紧张,迅速向四周扩展,严重时损害上可发生大疱,自觉灼热疼痛。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加速,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等。本病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称慢性复发性丹毒;下肢复发性丹毒,日久可继发象皮肿。若发生于颜面部,可形成慢性淋巴水肿样改变。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相区别。本病的病原因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全身治疗以青霉素疗效较好,磺胺类药及其他抗菌素亦可选用。
祖国医学对丹毒早有认识,《素问·至真大论》称之为“丹熛”。《诸病源候论·丹候》曰:“丹者,人身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并将丹分为十二种,其中“赤丹”与丹毒相似。《千金要方.赤毒》载:“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本病好发于颜面、腿足,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因部位不同而名称亦异:发于头面的重者称大头瘟,轻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腰胯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生于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毒。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内因血分有热,外因火毒侵袭,郁于肌肤而成。或由于皮肤粘膜有破损,毒邪乘隙而入。凡发于头面者,多兼风热;发于腰胯者为肝经火旺,脾经湿热相感而成;发于下肢者为湿热下注,化为火毒;发于小儿者多由内热所致。发于头面宜散风清热解毒;发于腰胯宜清肝泄热利湿为主;发于下肢宜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为治。(向熙瑞)
  • 转载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th55.cn
热点信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