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秘方 >> 正文
手足癣
2009-3-13 16:25:00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皮肤真菌感染手掌、足底及指趾间的皮肤组织,统称手足癣。发生于手、足背面者,则属于体癣范畴。手足癣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夏季尤为多见。当皮肤真菌侵入掌蹠部的角蛋白组织后,在合适的环境下,先形成菜籽大的小丘疹和水疱,然后等距离从中心向外围扩展,呈圆形,中央有愈合倾向和少量脱屑,几个环可合并成多环形,炎症一般不明显,可有痒感。但常由于磨擦和搔抓,这一发展过程不如体癣那么典型。如病发于指趾间,可引起浸渍和糜烂;慢性病例可引起皮肤增厚,角化过度,入冬则发生皲裂。临床上可根据皮损分为水疱型、丘疹鳞屑型、糜烂型、角化过度型等。一般足癣常发生于双侧,而手癣常局限于单侧。
据调查表明,我国手足癣致病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73.59%),其次是絮状表皮癣菌(13%)和石膏样毛癣菌(11.84%),以及少数其他皮肤癣菌。它们分泌角质溶解酶,侵入皮肤后分解角蛋白组织而汲取营养(主要是碳和氮),同时在合适的温度(25℃左右)、湿度、酸度(pH5-7)下繁殖。这也就是手足癣好发于夏季(温、湿度合适),手掌及足底部(角蛋白丰富),以及炎症不明显(病变主要位于表皮角质层)的原因。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患处皮损的真菌检验。直接镜检阳性表示有皮肤真菌感染,阴性一次则不能完全排除。
现代医学对手足癣的治疗主要以外用药为主,如复方苯甲酸软膏或搽剂、咪康唑类霜剂或复方雷锁辛制剂等,既有抑杀皮肤真菌作用,又有角质剥脱作用。
祖国医学对手足癣早就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如《外科证治全书》和《外科正宗》均有详细的描述,并形象地称手癣为“鹅掌风”,足癣为“脚湿气”、“田螺疮”或“臭田螺”,并很早就开始应用醋、硫黄、土槿皮等来治疗本病,沿用至今。(秦立模 孙国英)
  • 转载请明确注明出处及链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权信息。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网址:http://www.th55.cn
热点信息
推荐内容